今天是 支持IPv6网络
当前位置:首页>>检察风采
爱管"闲事"的"张大孃"——省检察院干部张小飞的驻村故事
时间:2015-06-03  作者:黄霞 黄杏  新闻来源:贵州日报  【字号: | |

  

  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村民成了张小飞(右)驻村工作的家常便饭。 

  本报记者 黄霞 黄杏 

  4月24日,尽管天空下着小雨,但在距遵义县山岔镇9公里的高山村仍进行着每周一次的“赶场天”。在村里不足300米长的街上,熙熙攘攘地穿梭着一些老人,简陋的小摊点上零零散散地摆了些日用品,这一天,令赶场村民最失落的是,竟然连猪肉也没有卖。 

  “你看嘛,整个村最繁华的地方就是这里了,你想下这里情况有好严重。”张大孃的话里夹杂着浓浓的焦急味。 

  原本5000人的自然村,因为一直戴着“贫困村”的帽子,现在走得只剩下2000人不到,成为了名副其实的“空壳村”。去年3月,作为驻村副队长,省检察院干部张小飞正式进驻高山村,成为村民津津乐道的“张大孃”。 

  “别的地方多多少少还有点经济基础,这里一切都是‘起点’,所有的工作都要从零开始,我也只是想在退休前能为村民干点事。”说起驻村的工作,年近60的“张大孃”显得泰然自若。 

  “张大孃,有个事情要找你哦,就是我们那个大棚现在水的问题还没解决,请你想想办法。”正当记者采访的时候,村民李治富专门来村委会找张小飞。 

  听到李治富的问题,一直比较淡定的张小飞立马紧张起来,在办公室里来回走动,不断拨打手机里的联系人,嘴里重复着李治富的问题。 

  过了近半个小时,张小飞才挂断了电话:“治富,你说的这个问题我已向县里协调了,很快就会来处理,你不要着急。” 

  今年,通过张小飞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对接,省扶贫办将高山村作为省农村经济社会改革“十大民生工程”试点之一,拨了170万元,建起了17个蔬菜大棚以及40亩经果林。作为村集体经济,张小飞多次找到李治富,并说服其当起了蔬菜基地的领头人。这时,村里的实体经济才算有了个开端。 

  “张大孃,你在的啊?肇兴小学搞文化墙的事情,要和你商量下。”又一桩事情摆在眼前。 

  了解对方来意后,“张大孃”毫不犹豫地将这桩事情管了起来,这次她联系了自己所在驻村工作队的队长周小军,想在他那里争取资金。 

  “我已向上面争取了,就从省检察院支持肇兴小学的那两万元里拿出5000块钱,专门用于学校文化墙的建设。”这件事在“张大孃”这里有了结果。 

  “一人驻村,集体帮扶,我也是因为有了省检察院这座‘靠山’,才敢管这么些事儿。”张小飞用一句玩笑话将自己的努力轻轻带过。 

  自2013年进驻遵义县,无论是在永乐镇的骊龙居委会、山岔镇红光村,还是如今的高山村,总有这样那样的事情找到张小飞,但她从没怨言,总是用微笑面对每一个村民,用心对待每一件事情,每天带着高度近视的眼镜,在民情日记上详细地记录着这些村子发生的变化,这些字迹同时也记录了张小飞的驻村足迹。 

  采访手记 

  采访中,每次一提到“张大孃”这个称呼,张小飞总是爽朗一笑,看得出来,她很喜欢这个名字。 

  她说:“村民喊我‘张大孃’,说明他们和我亲,把我当一家人。来高山村一年,我已是高山村人,我愿意当这个‘张大孃’,只要大伙不嫌弃,需要我,我就一直把这些‘闲事儿’管下去。”